突击前线军事网> 诸葛亮临终前料到魏延必反,设计将其除掉,为什么会选中马岱?

诸葛亮临终前料到魏延必反,设计将其除掉,为什么会选中马岱?

  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零五回中,诸葛亮病逝五丈原,主动出击打算北定中原的蜀军,只能选择退兵,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——就在蜀军在战战兢兢提防司马懿的时候,大将魏延却突然造反,不过,幸好诸葛亮早就意识到,魏延脑后有反骨,以后必然会叛乱,提前做出了安排。于是“(魏延)遂提刀按辔,于马上大叫曰:‘谁敢杀我?’一声未毕,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:‘吾敢杀汝!’手起刀落,斩魏延于马下,众人骇然。斩魏延者,乃马岱也。”

  如果抛开正史不谈,单纯的从演义的角度来看,这件事情的结局可谓大快人心,不过与此同时,大多数人却会不约而同的产生这样一个疑问,那就是这件事情不容有失,诸葛亮当时为什么选定了马岱,来完成斩杀魏延一事呢?要知道,马岱虽然是马超的堂弟,但是他自始至终,都没有上阵单挑过,基本上一直担任埋伏或接应的任务,其武艺应该并不高。

  说到此处,或许有人会说,小说中之所以这样安排,是为了尊重历史吧?毕竟在真实历史上,魏延就是死在马岱刀下的——《三国志·魏延传》记载:“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,奔汉中,仪遣马岱追斩之,致首于仪。”这的确是演义中这样安排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但是演义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,而非史书,功绩完全可以张冠李戴,而且在行文过程中,要注重逻辑。那么仅从小说本身的角度来看,诸葛亮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,交待给马岱呢?

  其实,这个问题看似令人费解,答案却非常简单——诸葛亮在临终之前,故意找一个人,假装追随魏延,取行魏延的信任,从而出其不意的斩杀魏延。这一计划想要顺利完成,接受任务的人,最起码要符合两个条件,一个是能够骗取魏延的信任,另一个则是深得诸葛亮信任。这两点要求看似简单,实际上却很难达成。毕竟,诸葛亮真正信任的人,大都是他的心腹,魏延虽然是一个武将,却并不傻,反而非常聪明,否则的话,他也不可能设计出奇袭子午谷这样的计策。

  因此,诸葛亮在选择人手的时候,不可能派王平、姜维等人,而其他人中,他真正能够确保,不会临时反水的人,实在有限,马岱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马岱作为名将马超的堂弟,多年来一直没怎么受到重用,存在感非常低,看似与诸葛亮没什么交情,再加上其叔父马腾,以及堂兄马超,原本都是一方诸侯,他最终建议魏延放弃降魏的计划,劝其拥兵自立,也不算突兀。这样一个人,想要取得魏延的信任,是比较顺利的。


本文标题:诸葛亮临终前料到魏延必反,设计将其除掉,为什么会选中马岱? - 历史
本文地址:www.tujiwar.com/lishi/220.html

今日热点

小编精选

热门聚焦

热门推荐
突击前线军事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统计代码
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