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“秋后问斩”和“午时三刻”有什么讲究?真相原来是这样的
在我国古代,统治者为了惩治犯罪,对违法者有最高刑罚“死刑”的处置,同时这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。古时的讲究很多,什么事情都要讲吉时,不能草率决定。比如婚丧嫁娶要讲究吉时、开店盖房要讲究吉时,对砍头杀人这种大事,更是慎之又慎,也是要挑选黄道吉日。
而砍头的吉时是什么时候呢?那就是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,官老爷说“将犯人收押,秋后问斩”;行刑的时候又说“吉时已到,斩”。那究竟这两个时间是什么时候,朝廷为何偏爱在这个时间杀人呢?
要说秋后,倒是好理解,大约就是秋收之后。这个时间一般是农历的十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期间。一般不是非常紧要的犯人,都会留到秋后处决。而“秋后处决”这个口号,是从古就有这个讲究,在《左传》中就提到了相关的记录,“赏以冬夏,刑以秋冬”。这是古人根据不同节气的主要特征,对特定事情做的时间安排。
春夏季,是万物生长的季节,有复苏和兴旺的意思,因此一些皇宫大臣的封赏多在春夏。而秋冬是结束耕种,适合动刀枪,也符合阴阳五行说中属金的理念。于是到了明清时期,基本就固定在这个时期处决犯人了。
之所以要特定在这个时期斩杀犯人,还有一个客观需要,那就是为了令砍头仪式达到震慑力最大的效果。平时百姓们忙于耕种,只有秋后才有闲暇时间,这时候砍头才会有老百姓来看。朝廷杀人,就是要让百姓看见违法者的下场,要以儆效尤。围观的人中,如果有性情暴躁、胆大包天之人,看见了这样可怕的死法,也会害怕,会收敛,这就是死刑公开展示的最主要目的。
本文标题:古代“秋后问斩”和“午时三刻”有什么讲究?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- 历史
本文地址:www.tujiwar.com/lishi/249.html
今日热点
小编精选
热门聚焦
热门推荐
内容加载中……
半生不得志的“惨绿少年”,却在割据时保住郭子仪撑起大唐军队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世界上最值钱的河,里面的东西比黄金还贵,害无数人破产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三国后代最牛的军师,三国时默默无闻,后代大爆发成就中国第一村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史上最大的清官,被百姓称作“青天”,却妻妾成群,过得太享受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百年前,一外国人来中国,看到百姓双膝跪地,说:这也敢叫盛世?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古代皇帝享尽荣华富贵,为何平均寿命不到40岁?最后一原因最尴尬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姨夫们很憋屈:为什么姑父用“父”姨夫用“夫”?老农一语点破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溥仪最崇拜的一位祖先,不是康熙乾隆,而是身后留下无数骂名的他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此人自封为“神”,有一大批追随者,组建一支军队,差点建立国家
查看更多
2018/09/28 玉皇大帝驾前四大天师,看有没有你家那一位?
查看更多
2018/09/28